碧桂园 差点掌握核心科技
中国房地产业,杨国强和许家印一样,都是枭雄式人物。他们的房子,也都充满了自我气质的嫁接。
它们非常全面充盈着两人的价值观——虽可自圆其说,但品质各有各的问题。
很多人年轻时都是看一本书,或一部电影,然后产生了代入感,伴随一生。
据说你包叔的好友兽爷小时候看了《水浒传》,就经常拿根棒子晃来晃去,觉得自己像打虎英雄武松,但不知道为什么,大人们都说:
大郎,你该喝药了。
据说,四五十岁的中年男人都热衷于看CCTV的两个节目:《我爱发明》和《致富经》。
他们中的一小撮人,在《我爱发明》的鼓舞下辞职搞发明,家财散尽、历经坎坷后,老老实实地回归央视农业频道。通过《致富经》,学习黄鳝养殖和母猪的产后护理,来实现自己的价值。
不知道杨老板年轻时看没看过《我爱发明》这种节目,他现在显然是一个被地产耽误了的民间发明家。
有一次,杨国强发现酒店卫生间有异味。于是这位富豪自己动手,用了1个月时间,修改6次,设计出了一个新地漏。
这几个外形怪异的地漏已申请专利,碧桂园将它们应用到2000多个“好房子”项目中。杨主席的解释是两个字:便宜。
全国两千多个碧桂园项目都用,一年能节省几个亿!
1
2018年7月,碧桂园接连发生工程事故后不久,杨国强成立了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。
全国两千多个工地,就意味着工地伤亡不是一个小数字,杨国强的解决思路,是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,替代工地上的工人。
这是他执意要大规模投入机器人产业的原因之一。
碧桂园瞄准的第一目标就是建筑机器人,在杨国强的设想中,未来碧桂园的工地将只保留20-30个人做辅助工作,用激光红外线方式调整机器人。
碧桂园将成为全球第一家用机器人造房子的公司。
知道杨主席的设想后,兽爷当天就辞去工地日薪300的工作,开了煎饼摊。他说自己连续做了好几天噩梦:
我梦到工头不再叫我了。
你包叔觉得造机器人像做三角函数。但在杨老板看来,造机器人就像是街边快餐店炒个土豆丝一样简单。
的确,杨老板也把机器人运用到炒土豆丝上。他要开1000家机器人餐厅,在餐厅实现机器人下单、炒菜、端菜上桌的生态化反。
没用几个月,博智林的员工数就从个位数达到数以千计,很多年轻人奔向顺德北滘,他们之前都不会正确发音的一个城市。
除了诱人的薪酬,吸引他们来的最重要原因,是杨国强挖来了机器人领域的权威科学家沈岗,担任这家机器人公司的总裁。
沈岗是个学霸。1992年去日本留学,在日本东京工业大学一路从本科读到博士。2003年博士毕业后,进入了日本发那科,又一路做到日本发那科软件开发总负责人。
英语三级选手兽爷每次读“发那科”,都会鬼魅一笑。
日本发那科是工业机器人领域的苹果,市场占有率第一。在加入日本发那科十三年后,沈岗回到中国成为上海发那科的常务副总经理。
三年后,发那科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,也升至第一。
因为沈岗的存在,杨国强这个近乎疯狂的梦想,在很多人看来,竟然有了一丝实现的可能。
2
两周前,碧桂园机器人产业的精神领袖——沈岗正式辞职。
碧桂园对外的说法是沈岗因为家庭原因离职。
但在内部,他被去职的理由是领导能力不足。实际上,博智林成立后不久,沈岗就从绝对核心,逐渐成为了三号人物。
沈岗的出走,直接矛盾是杨老板要求在6月30日实现工程样机在工地移动和施工的自动化。而按照目前进度,是不可能的。
这是一次献礼式的亮相,因为到7月,博智林就一周年了。按照杨主席的要求,机器人已经到量产的时候了。
更深层次的矛盾,则是杨国强和沈岗理念的冲突。一位熟悉杨老板的朋友说:
生意人要的是效率和规模,科学家要的是深度和高度,两者差异一定会随着时间慢慢扩大。
在日本发那科十五年,作为中国人的沈岗内心深处还是有一团小火苗的。
中国是工业机器人最大的市场。他很想向全世界证明一下,中国人还是有实力造出自己的机器人。
去顺德前,沈岗根本没听说过碧桂园,更不了解杨老板。挖他去这里时,杨老板没给他什么东西,除了钱:
给我把钱都使劲花出去。
沈岗最开始的烦恼,也都是甜蜜的烦恼。2017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总规模才300多亿。杨老板给了沈岗60亿,让他两个月时间花出去,而且未来每年都要投100多亿。后来沈岗跟你包叔抱怨说:
这么多钱,我根本不知道怎么去花。
一位在日本呆了二十二年的世界顶级科学家,和中国最有钱的民间发明家的最佳拍档,就这样诞生了。
刚开始他们是有蜜月期的,46岁的沈岗和63岁的杨国强每天都会交流、争吵,研究机器人的未来方向。
当然,这家机器人公司的灵魂、首席产品经理和项目经理,一直都是杨国强。
2018年9月20日,杨国强请了100多位民间科学家和发明家到碧桂园交流。这些发明家大多都是因为《我爱发明》节目被杨主席知道的。
100多位发明家中,最大牌的两位是农民机器人发明家吴玉禄,和抹墙机发明者王建虎。
众所周知,在我国发明家的门槛可能比卖煎饼还低。
昆明黑道霸主孙小果20年前被判了死刑。但是因为在狱中发明了联动锁紧式防盗窖井盖,很快就重获自由。
吴玉禄是来自北京通州的农民。最高学历是小学。他发明了六十余种机器人,编号也很有趣,“吴老大”会走正步,“吴老二”会攀岩,“吴老五”会端茶倒水,“吴二十五”可以拉洋车。
王建虎同样文化不高。25岁那年接手了父亲的冶炼加工厂,在发现建筑工人抹墙时需要不断蹲下站起后,他用了5年的时间研制出了第一台抹墙机。
机器人行业的朋友说,无论是吴玉禄还是王建虎,他们所做的并不是机器人,起码不是具有AI属性的机器人。他们只是将机械原理做成标准化程序。
杨国强请发明了“吴老二”的人,来和“机械臂权威”沈岗交流,你包叔想起了郭德纲说过的一句话:
我跟火箭专家说‘那火箭啊就得拿火柴皮堆在一起一划拉就上去了’,他要是瞪我一眼都算他输。
杨国强对这类民间发明家的推崇,决定了博智林的未来之路,必然是生产标准化机器人,目的是用标准化程序替代劳动力。
接替沈岗的负责人之一,是冰箱生产商海信科龙的前总裁周小天。
3
2019年起,碧桂园设计系统换成杨翠珑主持工作,之前成本的负责人。
2月,在一次碧桂园结构专业内部会议上,总工程师无奈地宣布:
如果可行的话,碧桂园将来可能会推广阳台、卫生间和厨房的楼板将降到80mm。
80mm,是国家对楼板厚度的最低标准。一位碧桂园的设计师说,如果结构受力允许,80毫米不会造成安全问题,国家也允许。
但是以后的裂缝等耐久性问题不容乐观。现在行业普遍都做100mm。
降成本,是这家以“给你一个五星级的家”为口号的地产商经营之魂。
碧桂园搞机器人,所有人的评价都是“杨主席的初衷是好的”,但是这也是“杨国强式精明”的直接体现。
25年来,碧桂园模式能成功,核心思想就是将地产营造成本压缩到极致。为此,碧桂园建立起了行业内最完整的产业链条,因为产业链意味着天然的成本优势。
设计,有博意设计院;施工,有广东腾越;监理,有国晟监理;硬装,有诚加装饰;软装,有现代筑美家具;绿化,有专卖便宜树木的顺茵绿化。
有朋友算过一笔账,假如碧桂园精装修住宅的成本是6000元,地产集团的利润是600元,那一旦市场不好,其他公司很难接受降价600元以上,但是碧桂园可以承受。
当然,产业链还有另一个优势,项目的利润可以通过产业链转移到上市公司之外。
以后,碧桂园的产业链上一定会有建筑机器人。
杨主席测算过,机器人砌砖的成本是40元/平米,而且误差更小:
一个工人干一年10万,机器人比工人干得快,而且它不知疲惫。
要求设计师通宵出图的杨国强,希望建筑机器人可以半年出雏形,一年量产。这一点也不奇怪。
2018年8月,博智林成立后不久,你包叔曾经在碧桂园总部见过沈岗,那正是碧桂园事故多发、负面缠身的时候。他说:
我是一名科学家,我的职责是为了人类进步去努力的。如果碧桂园真是一家血汗工厂,我肯定不会在这呆下去的。
他稀疏的发量,真的很符合科学家的形象。他朋友圈最后一条跟碧桂园有关系的推送,是在4月11号:
有好的地方政府支持,有好的平台支撑,有好的合作伙伴帮助,博智林机器人向着目标风雨兼程。
4月25日,他在清晨转发了一篇微信文章,名字叫《流水线上的深圳博士》。转发语是:
要对工业有充足畏惧之心。
人如果不逼自己一下,就永远不知道自己真的不行。世界最顶级的科学家在顺德北滘村逼了一下自己,就知道自己干不了车间主任这个活。
碧桂园机器人的推进速度,简直要比碧桂园造房子还要快。
博智林机器人公司成立两个月后,碧桂园和顺德区政府签约,未来要在顺德打造10平方公里的机器人谷。
签约现场,杨老板放下豪言,碧桂园5年内在机器人领域至少投资800亿。
杨老板还提到,2023年底,博智林机器人将在机器人谷,引进万名机器人顶级专家及研究人员。
今年3月,杨国强亮出机器人业务时间表:
希望建筑机器人今年完成量产前的试运营,在2020年开始大量投入使用。
今年3月底,博智林的智能建造技术正式在江苏区域落地,拿到了施工总承包二级资质证书。如果没记错的话,江苏区域的总裁,是碧桂园第一个拿到亿元年薪的区首。
句容碧桂园凤凰城的六栋住宅将成为博智林公司承建的首个项目,全部采用新体系建造技术。
江苏人民很快就要住上碧桂园机器人盖的房子了。
前几天,华为任正非接受媒体采访,说了很多掏心窝的话。他说中国没有芯片的原因,是大家都在走捷径,搞P2P、互联网、金融、房地产、山寨商品,没有人踏踏实实慢下来,做学问研究产品了:
我们修桥、修路、修房子,已经习惯了只要砸钱就行。但是芯片砸钱不行,得砸数学家、物理学家、化学家。
但中国楼市的收割机轰轰开过,是不会等沈岗这种科学家的。
珍爱包叔,顺手点赞